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鳳溪創新小學 - 2022年1月
多元化英語活動 創建豐盛學習語境
英語作為國際語言,鳳溪創新小學當然理解家長對於英文學習的重視,因此學校非常着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,讓他們先喜歡英語,從而成為學好英語的動機。李淑賢校長與教學團隊從兩個層面——活動及課程着手,將英文學習變得有趣,讓英文成為鳳溪創新小學學生的專業與優勢。
英語不單是學科 更是日常生活
「孩子之所以抗拒學習英語,正因為大部分學校及家長將英文單單視之為學習的科目,只考慮學習成果,慢慢導致子女提起英語便只會想起考試、測驗,無形在他們的英文學習路上形成巨大壓力。」學校設計大量多元活動,結合英語元素,從遊戲啟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。例如在萬聖節時,老師會向學生介紹節日的起源及習俗,學生在小息期間亦非常踴躍地將所學的節日英語應用,學以致用。
為創造更豐富的學習機會,學校更在本學年讓高小學生於English Fun Day中擔任設計策劃的角色,討論表演項目及內容、設計遊戲攤位等。「商討的過程正正是讓學生重溫知識重點的好機會,如設計遊戲規則時,他們便需要應用以往學習過的『Do’s & Don’t』。透過真實應用,能夠進一步鞏固既有的知識,加深印象。」李校長指出,邀請學生參與活動籌備能夠提升投入感,即使活動完結後,他們依然能夠回想準備的過程,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。除此以外,學校亦設有英語話劇、朗誦訓練、英語辯論隊等,積極鼓勵學生出外參賽及表演,藉着踏上不同的舞台增強自信,拓闊眼界。而在過去的11月,學校參與了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舉辦的「Rugby English」,由外籍教練帶領,增加學生對學習英文的興趣和動機。
校本音樂課程 加插英語歌曲元素
「聽歌學英文」是學校常用的教學活動,在課前、小息時間播放英語歌曲,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。為進一步提升教與學效能,學校將「聽歌學英文」發展,編製校本音樂課程,將英文元素融入音樂科,由英文科老師任教,加入英文歌曲教學,讓學生透過聽歌、唱歌學習英文。「在英文課堂上,我們會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內每個詞彙的意思、學習不同句式及文法的應用。然而,英語歌曲則較為注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,而且藉着唱歌能摸索英文口語中各種發音之間的微細分別。」
李校長坦言,學生在學習歌曲時未必能完全理解歌詞的內容,但透過音樂旋律讓他們自然地建立起詞彙、文法的意識,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。當老師教授到相關的知識點時,他們便能夠從腦海中抽取使用,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享受滿足感,引發學習興趣及積極性。而且,歌詞有着篇幅較短、主題清晰、詞彙使用精煉的特色,學生容易閲讀吸收,老師更加能配上肢體動作加深其記憶,有效擴大詞彙庫。
生活化教學模式 建構真實英語語境
當學生離開學校時,能夠應用英語的環境實在有限,因此學校每年均會安排高小學生參與遊學團,包括新加坡、澳洲、新西蘭等地,讓他們能夠沉浸於全英語的人文環境中。除了到當地學校上課外,學校亦會安排學生到寄宿家庭居住,增加應用英語機會,將英文與生活自然結合。另外,老師亦會安排多樣的校外活動,如安排四年級的學生於校內以英語採訪老師,及至五年級時便讓學生到訪景點,訪問外籍人士,循序漸進地給予他們充足的平台活用英語。「我們希望向學生傳達一個訊息:英語是日常溝通的語言。透過這些訪問活動、海外交流,讓他們衝破心理障礙,多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。」
然而疫情導致外訪活動受到影響,為了維持充足的語境,學校購入電子平台,讓學生仍能夠以視像形式訪問外籍人士。學生同樣需要就訪問設計問題,以英語與被訪者交流。學生在完成訪問環節後,需以小組的形式整合資料,於課堂上匯報,過程中除了鍛鍊學生英語的聽、説、讀、寫四大能力,更發展資料綜合能力及團體協作能力。
迎合新世代發展 電子科技融入教學
學校另一大特色便是全校採用電子教學,早在2007年便已落實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,以電子教學帶動學生學習興趣。二至六年級的學生只需要自攜電子裝備上課,把電子書下載到電子裝置,即可使用。考慮到一年級新生來自不同幼稚園,對於電子學習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,所以學校會以紙本教科書輔以電子學習平台進行教學,用一年時間培育他們使用電腦的技巧。「以電子書教授語言的優勢在於當中原音發音的科技,學生猶如隨身有一位外籍英語老師般,不論何時何地,都能夠學習到正確的發音及詞彙的意思。」
「我在講座上建議家長要善用電子學習,讓孩子每天專心地將當天的教學內容聽一次,再照着朗讀,日積月累,他們的英語發音技巧自然會有所進步。」李校長補充,現今雙職家庭十分普遍,學生在家温習時當遇到困難而未能即時獲得幫助,很大程度上窒礙他們的學習進度,而電子書則能改善這種情況,減輕家長的壓力。
增添外籍英語老師資源 以興趣作為學習切入點
小學是學習的黃金階段,為了幫助學生建構足夠的信心學習英語,除了一名由教育局安排駐校外籍英語老師外,學校在新學年額外增聘三名外籍英語老師,營造濃厚語境,讓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。而為了加快一年級新生適應小學英語學習,學校更特別安排外籍英語老師擔任一年級的副班主任,在班主任課節裏與學生唱歌、説故事等,加強學生的日常英語能力。
外籍英語老師亦會於導讀時段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組,並為能力較高的學生另外設計適合的讀物。「從同學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引導他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,例如有一名同學對於交通工具非常有興趣,老師便提供了一本相關的讀物,當中的專有名詞連我都不太懂,不久他竟然可以非常流暢地向我講解內容,可見興趣是引發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。」李校長補充,外籍老師會鼓勵學生自設專題研習,進一步拓展學習的深度。